對眾生生起大悲心,會產生極大的功德,能夠滅除無量的業障
盧元禮
據《法苑珠林》所載:
唐朝縣尉盧元禮,曾因重病昏死過去,神識被帶到地府。他來到一個大堂中,見到有幾十上百口大灶,灶上有蒸籠般的東西。令人恐懼的是,蒸籠上,有成千上萬的罪苦眾生正被熱氣所蒸,受無量苦。盧元禮見到眾生如此痛苦,心生慈悲,就發大愿說:我愿意代一切眾生受罪。說完解開衣服,赤裸地跳入熾熱的大鍋中。但是他進去之后,并沒有感覺到疼痛。不久有一個沙門走過來,挽著他出去。盧元禮因此得以還陽,醒來后斷酒肉,又活了好幾年才去世。
無著菩薩
無著菩薩見彌勒菩薩的故事流出很廣,相信很多人都知道。益西彭措堪布在《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》中說:據傳記記載,當年無著菩薩前往雞足山,想見彌勒菩薩請求竅訣。無著菩薩在雞足山上住了十二年整,觀修彌勒本尊,卻毫無成效,連一次吉祥的夢兆也沒有。因成就無望,菩薩傷心地離開雞足山。路上,他看見一只雙足殘廢母狗,整個下身密密麻麻地爬滿了小蟲。母狗處境雖然悲慘,卻仍滿腹嗔心,它拖著下身瘋狂亂叫,上前咬人。無著菩薩看到這種情形,頓時生起了無法抑制的大悲心,割下身肉施給母狗,而且想清除它下身的小蟲。因怕用手去抓,會捏死小蟲,便決定用舌頭去舔。但母狗全身糜爛,惡膿腥臭,實在不忍目睹,無著菩薩便閉上眼睛伸出舌頭。結果舌頭沒碰到母狗身體,反而觸在地面上。無著菩薩睜眼一看,卻不見母狗,只見至尊彌勒菩薩金光燦燦地出現在眼前。無著菩薩說:“您的大悲心實在微弱,一直也不顯現尊顏?!?/p>
彌勒菩薩說:“其實,我與你從未分離過,只因為你罪障深重,才不見我。后來你經過十二年修行,罪業稍微減輕了,所以只看到這只母狗?,F在因為你生起大悲心,業障徹底清凈,才真正見到了我?!睙o著菩薩修了十二年的彌勒本尊法,沒有法驗和成效,最后使他成就的是對母狗和蟲子的慈悲心。
從彌勒菩薩的話中,我們可以知道,假如一個人罪業、業障深重,即使觀世音菩薩、地藏菩薩站在他面前,他也不聞不見。十二年的持咒修行,罪業稍微減輕。但是對母狗和蟲子的大悲心,卻能令業障徹底清凈,親見本尊。對眾生生起大悲心,會產生極大的功德,能夠滅除無量的業障。
釋迦牟尼佛之前世
據《賢愚經》所載:
過去久遠。不可稱計阿僧祇劫。有二罪人。共在地獄。卒驅之。使挽鐵車。剝取其皮。用作車鞅。復以鐵棒。打令奔走。東西馳騁。無有休息。
時彼一人。筋力鮮薄。獄卒逼之。躃地便起。疲極困乏。絕死復蘇。彼共對者。見其困苦。興發慈心。憐愍此人。顧白獄卒。唯愿聽我躬代是人。獨挽此車。獄卒嗔恚。以棒打之。應時即死。生忉利天。阿難當知。爾時獄中慈心人者。我身是也。我乃爾時。于彼地獄受罪之時。初發如是慈矜之心。于一切人。未曾退舍。
大意是:有兩個罪人,一起在地獄中。獄卒驅使他倆拉鐵車,剝取他們的皮,用做拉車的韁繩。還揮著鐵棒擊打他們令其奔走,到處馳騁,沒有停息。當時其中的一個人體力衰弱,獄卒逼迫他繼續拉車,仆倒在地又掙扎著爬起。他疲憊、困乏至極,死去活來。他的同伴看到他困苦不堪,生起慈悲心,憐憫這個人,就回頭對獄卒說:懇請你允許我代替他,一個人來拉這鐵車。獄卒大為惱怒,用鐵棒毆打。那人當即死去,轉生到忉利天。
在《大方便佛報恩經》中,本師對這段因緣有詳細地描述。那時地獄中的這兩個人一起拉著火車,牛頭馬面獄卒在車上坐,他們身形龐大,張眼吐火,口眼耳鼻冒煙,臂腳盤結,顏色紅黑。其中一個人痛苦地拉著車,努力前進。另一位由于身體贏弱,落在后面,估計是推車。
獄卒就用鐵叉刺他的腹部,用鐵杖鞭打他的后背,血流如注。他由于受到極大的疼痛,大聲嚎叫,或喊父母,或喊妻子,都無濟于事。他的同伴見到了,心生哀憫,為了眾罪人而勸請獄卒不要這么暴力。獄卒一聽更是憤怒,用鐵叉刺入這位同伴的脖子,當場死去,命終生天。這位發慈悲心的地獄同伴,無量劫之后,成了釋迦牟尼佛。根據本師的說法,因為他當初的一念慈悲心、菩提心,超越了火車地獄的一百劫罪。
以上三個故事,都說明了一個真諦:發慈悲心,乃至發愿代一切眾生受罪,能迅速地滅除自己往昔的罪業,積累極大的福報資糧。我近日收到不少留言,無不是苦。有的工作之苦,有的重病之苦,有的婚姻之苦,有的則是孤獨之苦……總之林林總總,難以道盡。如果仔細深觀,就會發現,幾乎所有的苦,都是基于我執,活在自我妄想和執著中。
如何解決這些苦呢?
我近日讀梭巴仁波切的《轉困境為安樂》,深受啟發。畢竟是格魯派的清凈傳承法流,仁波切一直在強調的是轉念和發心,這是在信件中說得最多的要點,相反不是各種咒語。比如仁波切說:最近西雅圖有一位女士得了癌癥,蔓延到全身,醫師不敢開刀,覺得那太冒險,太危險了。
所以她就修自他交換的菩提心,承受有情的苦及苦因,并且把自己的功德和安樂布施給其他有情。過了一段時間,她到醫院檢查,醫生竟然找不到任何癌細胞。醫生十分驚訝,無法了解這種禪修怎么可能徹底治好她的癌癥。
曾有一位死囚鐵德皈依了佛教,他在三個月內將被執行死刑。梭巴仁波切親自寫給他十八頁的長信,教授他在剩下的時光里,受戒、持咒、轉念、發菩提心。
梭巴仁波切教他思維和發心:
1、愿一切具有受死刑的業和實際執刑者的所有苦,都由我來代受;愿我能夠讓每一個人都免于受這種苦。
2、愿我承受一切有情被處死的業,愿我獨自承受這樣的苦,愿其他一切有情因而得以免除一切苦,同時獲得一切的安樂,直到未來成佛。
梭巴仁波切通過教導鐵德如此發心,不是懷著自我愛惜、貪、嗔、癡、無明的惡念而死,如果這樣極有可能墮入惡趣。而是懷著利益其他一切有情的念頭而死。
特德作為一個死刑犯,通過這種發心的竅訣,運用被處以死刑的方便,為了一切有情眾生免除痛苦,究竟成佛而死。他可能迅速滅除累劫的罪業,積累廣大的福報資糧,轉生人天,受勝妙樂。當鐵德從基于對自我死亡的恐懼、無明而去死,轉為為了一切眾生的解脫成佛而接受死刑,性質已然轉變。在定業無法轉變的前提下,他的死變成了一種積累資糧的方式。
又有個人,在菩提迦耶修法時,被竊賊的散彈射中了腳,留下許多彈孔,醫生無法完全清除腳上的金屬碎片。梭巴仁波切給他的回信是,他往昔做過類似傷害有情的業,現在這個業力成熟了。為了獲得無上正覺的佛果,利益一切有情,他必須借著這個遭遇,做最強有力的修行?!澳銘斶\用自他交換法,承擔一切有情的苦,尤其是承擔正在經歷同樣痛苦,以及具有哪些習氣的有情之苦,這是比大禮拜更強力的凈障法。你所經歷的每一件事,比如痛苦,都請用這個方法來裨益有情。這樣,你會獲得無量無邊的功德。你所修的前行,就具體表現為在為一切有情經歷困境。
思維:愿他們所有的苦,當下在我身上成熟。愿我經歷這個苦,以饒益一切有情?!庇盟洑v的每一件事來利益有情,通過發愿,以積累無量的功德資糧。當你在享受安樂,心情愉悅,一帆風順時,你可以發愿,愿一切眾生都能得到此快樂,并究竟成佛。你也可以觀修將這種快樂供養給一切佛菩薩。借境而修心,將修行融入日常生活,一切境遇中,是一個無比殊勝的竅訣。
對于苦受,可以如下觀修:
1、轉念:這個苦受是累劫重大惡業的果報,今生成熟,以讓我不至于轉生到惡趣受幾劫時間之苦。若是我通過借此修行,不僅能夠消除累劫之業,還能夠積累成佛之資糧。這個痛苦的顯現,乃是佛菩薩的加持,幫助我凈化往昔累劫所造之惡業,以至于不讓我將來墮于惡道受長劫之痛苦。并且還讓我的修行有進展,臻于究竟的解脫。
2、發心:我在代替一切有情受這種苦,他們因此而免除此苦,乃至究竟成佛。這么修,就是將痛苦轉化為饒益有情的道用,同時也是種下新的因——一切有情獲得安樂,特別是究竟成佛的安樂。
《入行論》有云:
何時為度盡,無邊眾有情,
立志不退轉,受持此行心,
即自彼時起,縱眠或放逸,
福德相續生,量多等虛空。
從你發菩提心時起,即使你睡覺、放逸、玩游戲、唱歌和跳舞,也在不斷地積累福德資糧,越積越多,量等虛空。
本文所寫的發心之法,即是屬于自他交換的發菩提心法。這個時代的眾生,包括現在無數的學佛者,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煩惱,一般人都是基于解決自我的問題,并不會借此以利益有情。如有些人屬于高齡未婚,既有來自父母的壓力,又有自己的無奈,雖多方修法依然不得如愿。又有的經歷婚姻之苦,或病苦,貧窮之苦……這些問題不計其數,我們可以借此來凈化往昔的業障,同時積累下巨大的福報資糧,乃至成佛的資糧。如求姻緣屢屢遭遇挫折,深感人生孤獨無望的,可以轉念,這是你宿世業力的顯現,你借此正好凈化往昔累劫的業障。然后發愿:愿替一切有情眾生承受這種求不得苦,人生無侶孤獨之苦,通過你的這個經歷和承受,一切有情解除這個痛苦,家庭幸福,得暫時之樂,乃至究竟成佛。
經常做這種思維和發心,會出現一個情況和事實:
你經歷苦惱、煩惱的每時每刻,都在積累功德,都在消除業障。因為你的苦是為眾生而受的,為了眾生的圓滿成佛而承受的。如此修下去,可能會出現奇跡,從求不得苦,到善愿成就。一個人生病了,若按這種發心訣竅去觀修,他在為一切有情承受病苦,一切有情因為他受苦而離苦。
那么,他生病受苦的每時每刻,都是在積累不可思議的功德福報。同樣的,如果你感到恐懼、害怕,或者受安樂,你都可以如是發心。當你收獲財富,享受幸福時,你發愿這一切快樂眾生皆能獲得,布施給他們。
因為布施的這個快樂,他們免除一切苦,究竟成佛。在你受樂的時刻,也在積累福德資糧。若是不熟悉,可以觀修下面兩句話,自然知道如何修持?!皹窌r安樂回向眾,但愿利樂滿虛空,苦時承擔他痛苦,但愿苦海悉干涸。但愿等同虛空諸有情,離苦苦因成熟我相續,但愿我之利益善資糧,為母有情悉得而成佛?!蔽覀冎袊墓湃讼矚g談陰德,陰德是無私地利他,做利益其他有情之事,故會積累大福報,自己、子孫顯貴。而這一切,都是建立在無偽的善心、慈悲心上,真正給有情帶去利益和安樂。
陰德厚者,子孫多世受福。而菩提心面向一切眾生,其果報更是不可思議,是成就圓滿的正覺果位。有一些人問我,平常怎么回向,他們總是糾結這個問題。我說實在沒有必要糾結,對于初學者,可以回向累劫冤親、歷代宗親,乃至一切有情眾生?;蛘吣阒苯踊叵蛞磺杏星楸娚?,功德不可思議。這個不可思議,是基于無偽的慈悲心和菩提心,而不是說,給你一個回向法界的回向文,你天天念就如此。若是以僵硬的心來念,功德有限?;叵蚍ń?,是菩提心的一種修法,僅僅落于口號形式,并不是真正的菩提心。
我記得,以前看過一個視頻,深感那是一種真誠的菩提心。那是法身寺中道禪修的視頻,一位女居士在打坐時見到了腹部中心晶瑩琉璃般的水晶球,水晶球中央有一尊琉璃佛像。在那個微妙地三摩地境界里,她流下了眼淚。她說,這種法喜的快樂,超越了世間一切煩惱,遠遠超越了一切世間的幸福和快樂。她因感受到了這種無以言狀的快樂而流淚,于是她希望將這種法喜分享給一切眾生,回向給一切眾生。
愿他們也能和她一樣,得到這種不可思議的三摩地之樂,超越一切世間快樂的微妙法樂。這種真誠的發心回向,所得之功德不可計數。因此我也希望讀者,從形式回到實質,返璞歸真。前面說到的自他交換式發心,將所受之苦,視為承擔一切眾生之苦,可以日常串習。尤其在做功課前,你觀修一遍,功課的功德倍增,且你會迅速與佛菩薩相應。
盧元禮在地獄中發愿代一切眾生受苦時,他并沒有念誦經咒。但是因為這一念慈悲心,瞬間感應到了法界中的佛菩薩,滅除了他的惡業。所以,即使他跳下了地獄中的熱鍋,依然沒有痛苦,且出現一位沙門把他救走。這位沙門,很有可能就是常住地獄的地藏菩薩。若是懷著這種愿力和菩提心去念誦經咒,和僅僅為了自己的所求而去念,完全是兩回事。
前者是站在與十方諸佛菩薩等同的高度,會迅速與本尊相應而成就。而后者僅是一個祈求的凡夫。如兩個人念普門品,一個是日日祈求觀世音菩薩如何保佑自己,消災平安,如何發財富貴。另一個是發愿可以像觀世音菩薩一般,具有千手千眼,三十二化身,救拔一切受苦眾生。
第一個人的發心,屬于積累人天福報的發心,所感的福報也是有限的。
第二個則是菩提心,凈化業障和積累福報的速度、廣度,遠勝第一個人。而且他將來所感的果報是出世間悉地,證得與觀世音菩薩一樣的果位。
當他發起這個心去修的時候,他就逐漸在與觀世音菩薩相應,他的心與觀世音菩薩同一相續,將來必是觀音部族之一員。
所有相遇的生命
都因慈悲而被
溫暖、照亮
順緣田公眾平臺
長按二維碼關注本平臺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