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樂心語見到別人遭遇不幸、病痛或者死亡時,或者看到別人的受用財物受到損害時,或者別人處于不幸福、不安樂等種種境遇時,卻認為別人理應如此而生起歡喜心,此等心態稱之為害心?!⑺苫罘鹨话阏f來,..
噶瑪丹真堪布 gmdzkb01
20篇 閱讀量9286
實修指導︱我用說‘好’的方式在觀察他們
利樂心語你們進入佛門之前,有沒有思維自己具足這樣一種苦或樂?有沒有思維過因果和前生來世的存在?有沒有思維過惡業之過患呢?你們很多人不知道因果,既不承認因果和前生來世,也不承認行善或斷惡,你們..
實修指導︱知道了其中的差別之后,自己要讓自己的心進入真正的修行之道
利樂心語大眾要認識到不善之因所緣的是痛苦,善業之因所緣的是安樂,并且要認識痛苦如何所緣不善之因,安樂如何所緣善業之因?!⑺苫罘鹨话阏f來,修行有世間和出世間兩種方式。法實際上分為內外道很多..
實修指導︱修行的覺受、驗相是一定要看的(二)
利樂心語一旦言語過多,把有說成無、無說成有,此言語不僅損害自他,也會損害此生來世,因此最好少言寡語。尤其漢族弟子話語最多,最愛言說。有些人不詳細觀察而信口開河,最后損害別人,也損害到自己。因..
實修指導︱修行的覺受、驗相是一定要看的(一)
利樂心語什么是因果呢?因果指的是:不善業是痛苦的因,善業是安樂的因,因如同撒下種子,苦樂為最后成熟的果實,關鍵要認識因如何產生果實,即不善業如何產生痛苦,善業如何產生安樂,一定要非常明了這些..
實修指導︱實際上觀察與否會關系到你要上去或下去
利樂心語有的弟子認為:"講解過去的往事,這樣的綺語無關緊要吧。"過去的往事已經過去了,但是你在講解過去的往事時,要么是貪心,要么是嗔心,要么是癡心,要么是傲慢或嫉妒心,要么是輕視和蔑視之心……..
實修指導︱關鍵點是修法的力量要出來,所修的東西要修出來
利樂心語大家都要認識貪心為不善業,認識以后要對治貪心,如果認識貪心以后不加以對治,你自稱自己是一個修行者又有何意義呢?——阿松活佛另外,你們所有的修法,前面都要以發心攝引,后面都要以回向印持..
對于打坐,有沒有什么具體要求?
利樂心語有些人進入佛門成為佛的弟子,僅僅口中宣說“念誦六字大明咒具有功德,殺生具有過患”是不夠的。作為初學者,必須詳細了解因如何產生果,即念誦六字大明咒如何具足功德、殺生如何具有過患等理趣;..
不是說眼睛看到了,再握一握手,結個法緣,就成了上師和弟子的關系
利樂心語念誦之時,我們暫且不談論生圓次第的功德,比如說對方是一個病人,你的相續有沒有"愿這個病人早日康復"這樣一種菩提心?或者面對亡者,你的相續是否具足"愿你早日從痛苦中解脫"的菩提心?很多人不..
喇嘛仁波切知道我是一輛好車子,就直接讓我提速
利樂心語自他修行最重的障礙莫過于綺語?!⑺苫罘鸬茏樱豪锶什ㄇ性鴮δf,如果您沒有下一個進步的話,幾年內都不要去見他,然后您就默默修了十多年。我就覺得,如果上師不見我,我就會起嗔心,可您..
真正恩德最大的上師
利樂心語參加念經時以菩提心和回向攝持,這樣無需多言。但是有些人參加念誦時,念誦的經文和綺語交雜在一起,這樣念誦的話,你能不能享用這些信財和亡財?享用的話,有多大過患?華智仁波切在前行講義中對..
上師和弟子之間有沒有誓言,要好好地觀察,這非常重要。
利樂心語很多人認為家庭若不和睦,最后會分離而成為痛苦之因;若非常和合的家庭,認為具足安樂,實際上和睦的家庭也根本不具足安樂,仍是痛苦之因?!⑺苫罘鸬茏樱何覀冏鳛槌鯇W者,在智慧各方面還不具..
如果喇嘛仁波切告訴您這些上師可以依止,那您對他們是否還要觀察?
利樂心語表面上看父母賜予子女吃穿住用等一切財物,最后為兒子迎娶媳婦或者為女兒嫁男人,這樣為子女安排婚姻以后,好像父母對子女的恩德很大,其實真心思維的話,父母對子女不具恩德,如同把子女關在一個..
這是阿松活佛、這是普扎活佛、這是白瑪程列活佛?他們到底怎么樣,你憑什么會知道?
利樂心語現今在座的大眾都在實修大圓滿法,實修之時,在一座之中必須具足觀察修、安住修和祈禱上師交替而修。我宣講此等法義之時,你們認為我是在擺龍門陣還是在講法呢?你們要詳細思維。你們回去以后,應..
如何觀察上師,你們真的知道了嗎?
利樂心語比如說在亞青修行的出家男眾女眾,出家以后應該拋棄家鄉和一切親朋好友,獨自一人修行,但是有些出家眾身在亞青,心卻仍然貪戀著世間的親朋好友,處于被親友的世間瑣事所縛的痛苦之中?!⑺苫?.
真正佛法的如命如心臟一般的精華
利樂心語無記的動機指的是:既不是善的動機——菩提心、出離心、信心或者凈觀所攝持,也不是惡的動機?!⑺苫罘馃o論是行持身的善業、語的善業還是意的善業,到底自己是不是在行持善業,自己要好好觀察..
上師瑜伽的精髓
利樂心語很多人得到此所依人身以后,認為此人道比三惡道的眾生具足安樂,其實人道不具足安樂,仍然處于痛苦之中?!⑺苫罘鸾酉聛碇v正行無緣。無論修大手印、大中觀、大圓滿,還是修生起次第、圓滿次第..
并沒有說不允許你生貪嗔癡嫉慢五毒煩惱
利樂心語眾生以有漏的善根投生到天界以后,暫時具足圓滿的幸福和受用,因此天界眾生整日處于散亂之中,相續無法生起修持正法的念頭。雖然生到天界以后壽命可以長達數劫,但是因為相續被外之散亂所縛之故,..
這不是法,這只不過是講修法的方式
利樂心語在座大眾大部分人的年紀都是在三十歲到五十歲之間,現在反思一下:從降生到現在好像只有一天的感覺般,而沒有自己年紀那么長的時間。與此比喻同理,天界眾生也是一樣的感覺,因為受用和幸福圓滿、..
每個人都在想自己快要死了
利樂心語天界天人有何種痛苦呢?面對死亡墮落的痛苦。天界有沒有安樂呢?暫時具有安樂。雖然天界眾生具有無數劫的安樂,但是相續感覺只有剎那間之安樂。天界眾生的安樂是不是究竟的安樂呢?并非是究竟的安..